「1年3毫米,30年就接近1米了,我從唸書、工作到現在,其實也30年了,很快,會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
去年5月至6月,天津就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地面沉降災害。
津南區突然出現路面隆起開裂、房屋地基下陷、樓房傾斜;高層住宅區發現了小至幾釐米、大到幾十釐米的沉降和裂縫;地下車庫也開裂滲水。
參與調查的專家稱,「在短時間內發生這麼大面積的沉降,在國內外比較少見。」居住在沉降區的4000多名居民當天晚上被迫緊急疏散,兩個月後,他們一部分人被政府安排置換房屋,一部分人則等待到房屋加固後才搬回居住。
早在200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數據就顯示,此前幾十年,中國長江三角洲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150億元,其中上海地區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為145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為2754億元;截至2003年,珠江三角洲區域由地面沉降引起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億元人民幣。
除沿海地區外,截至2008年,華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達404.4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2923.86億元;上世紀80年代,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有學者估算出每沉降1毫米將造成2億元的經濟損失,四十年後的今天,經濟的發達程度意味著土地沉降帶來的經濟損失也遠超過去統計的數據。
如今我們看到中國下沉現象的第一份全國層面的數據收集,它也只是認識這個問題的第一步而已。
《端傳媒》仔細研究了數十份地區研究、水資源報告等,並採訪學者意見,希望在呈現問題之餘,從根本上完善對「土地沉降」的認識,在看待這一問題的種種片段式敘事中,找出相對完整的主線與方法。
本篇報導得到 Earth Journalism Network 的支持,為關注亞洲土壤問題的特別報導「Ground Truths」的一部分,
歡迎點擊連結參與互動頁面,瞭解更多:
https://campaign.theinitium.com/20241031-china-land-subsidenc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