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muration #PKM 总觉得“臆想”这个词不太好,比较近一点的应该是“好高骛远”。
嗯,没错。
“好高骛远”典型症候群5大现象:
1. 不读书却爱思考
泛指太多,比如伪生产力、伪知识管理等等。不读书学习却喜欢思考,这个陷阱的本质是想要以一人之力,去对抗那些数十代先辈用穷尽一生、一点一点进步得来的知识。这无疑是非常愚蠢的。对此,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2. 不独立却爱自由
[Maria Montessori 儿童教育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a_Montessori)曾经说过一段话:“
No one can be free if he is not independ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attain this independence, the active manifestations of personal liberty must be guided from earliest infancy.”
©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p. 57
这里的“自由”其实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个人自由的引导和表现需要从幼儿还是做起,想有纵马天涯的自由,必须有独立的经济,否则所谓的自由,只是空中楼阁;其二,是指想有放飞自我的自由,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也就是心理上的独立。而且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建立,独立的人格,才能在未来(成人后)拥有“自由”。
如果有“简中体”只摘前半句(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拥有自由。),不给后半句的情况进行一些…… 傻逼的解读,是很正常的。所以追随源头,毕竟去完整阅读和理解,非常重要。
所以,不论是心理上的、行动上的,越自律就会越独立,越独立就会越自由!
试问,大多数基础教育有吗?如果没有,大多数成年人有吗?
没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心理”,怎么来构建“自由”的基础呢?
3. 没经济却想独立
这种事情,人云亦云。是先有面包还是先有爱情,都是看自身的认知阶段。
再讲俗气一点,大多数情况下穷时考验妻子,富时考验丈夫;男人好色,女人慕强,人人都有所图谋,即使追求纯粹的爱情,也不代表乌鸦能融入天鹅的世界。
所以,杨绛先生曾说:"爱情这东西,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肉体,迷于声音。最后折于物质,败给现实。"
再简单一点说,如果“你”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心理,这些均代表你有所谓的“高认知”,
但是你没有经济,只能是 —— [高认知的穷人](
https://t.center/talkjfh/4500) ,没有结果,只迈出半条腿,是万万不行的。
4. 缺理智却想发财
曾国藩我并不喜欢,但是他有个东西讲的挺对,那就是
成事四字箴言:志、恒、专、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恒心,终身一无所成;不专心,凡事不能做精;不熟,便不能生巧。
“赚钱”不是什么单项工作,是对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人品、心态、定力、抗压能力,还有缜密的思维、丰厚的知识、交际能力等等……
再说的白一点,越基础的岗位,需要的技能越单一,越重的职责,往往都是复合型的要求。因此,T 型人才(T-shaped talent)才是真正的未来核心。即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依旧坦然处之、如鱼得水。因为践行的是长期主义和终生学习。
由T型人才转变成π型,不仅需要更多的阅历和经历,更需要很多经过检验的 结果/成果 。
但是目前的态势却是 —— 多数人宁可“快”,不选“慢” 。 基础一点的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练恒,练专,练熟,这些都做不到,“钱”怎么会去找你呢?
个人情绪化严重,不肯踏踏实实做事,只是徒然浪费光阴,所谓财富、事业、自由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
5. 变不了自己却想改变世界
或许“我们”都曾扮演过那个不断在相似困境中徘徊的角色。无论是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还是情感世界的起伏跌宕,亦或是家庭琐事的纷扰,
这些似乎总是周而复始,让人不禁自问:为何我总是陷入同样的困境?
有一个或许不那么悦耳的真相: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困在了这个循环之中。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实际上,即使你撞了南墙,感受到疼之后,你还是想撞它试一试。
换句话说,我们痛苦的根本原因,
就是总想改变环境,却忘了这世上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改变,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挑战的词汇,往往是“我们”跳出困境的关键。
当你满脑子充斥着埋怨,便会觉得周遭皆是不公与敌意;当你未能调整好心态的天平,便会发现世间万物皆不顺眼,人心难测;当你沉溺于消极情绪的泥潭,便会丧失探索根源、勇于变革的动力;当我们的心灵被抱怨和不满所占据,这世界便在我们眼中尽显阴暗与残酷。
如果,相反呢?
抓不住机会的人总会慢半拍,低头走路的人永远看不到太阳。而当你发自内心想要打破某种生活,并真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那这种内在的力量,反而会促使你做出改变,得偿所愿呢?
“运气”不够,“我们”试试勇气呢?
生活并不像数学题中的二次函数那样简单,容易求解,它更像是难以求解的不可导非凸函数。
所以“我们”要想得到答案,就要多进行几步迭代,多调试几组参数,多尝试几组算法。
数学如此,“我们”更是如此。
世界就像一个精密运行的公式,人是其中的参数。
如果公式的规律不会轻易改变,那我们寻求更好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改变身为参数的自己。
自己变好了,改变了,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每个人或许均背负着属于自己的课题,这些课题或许艰难、或许痛苦,但它们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磨砺。
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些课题,
努力寻求解决之道,追求结果时,才能真正地完成它们,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寻找自己,改变自己。然后才能去改变周围的世界......
🤷 “你”看,“你”在寻找自己、改变自己的路上都做了什么呢?